“东方管理与企业实践”互动环节

2013-01-15 08:25

http://finance.QQ.com  2008072716:47   腾讯财经  

腾讯网按:2008727日~28日,2008IFSAM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以东西方管理融合发展为主题,设立20个专题论坛及东方管理论坛。腾讯财经作为战略网络媒体伙伴,对此次大会进行了全称直播。以下为东方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苏东水教授,在727日下午举行的分论坛暨第十二届东方管理论坛上的致辞。

(议题主持人苏勇:感谢陈董事长提供了鲜活案例和他的思考,嘉宾的演讲就到这里结束,让我们以热烈的感谢五位嘉宾的演讲。接下来我们有一段互动的时间,下面我们各位专家、学者可以针对嘉宾的演讲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探讨。)

中国式管理并非一切以仁心为主

提问:成教授,刚才您在讲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文和人格被物化和异地,人成为组织当中的一个机器和部件,您强调人的作用。中国的文化强调人的作用,但往往强调人的作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人化的异化,像独裁者,很多企业家既是企业制度的建立者,同时往往也是破坏者。企业在强调人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人质的出现?如何促进文化和制度的融合?

成中英:人的存在是有一种关心他人的能力,我们叫仁者之心。仁者,以为一切为他想,人应该怎样提升他者?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人应该发展成为义,这不仅是看你自己,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需要智者,智者就是头脑清楚、了解环境,掌握了环境的需要。这个里面,中国还需要把知识面往民主面进军、发展。不能说一切以仁心为主。

提问:我问的是一个管理当中最基础的问题,是从20年前从产业做起到技术,到科学,三个层次最后都用管理联系起来。三个层次,比如技术之间有有技术的关联性,产业之间有产业的关联性,从技术到部件到系统,是一个多维的系统,这个系统在今后或者是今后跟管理之间有什么关联?有什么设想?还有一个是有关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锻炼。

薛求知:我觉得东方管理和西方管理的异同,有时候是大家讨论范围不太一样。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现代管理发展,你只要是现代产业、现代企业,有很多共通的东西。是不是我们能简单的做这样的划分,属于管理科学范围的,相当于我们讲到的流程、技术层面,相当于控制层面,这些实际上各国的管理基本上是普适性、共通性。涉及到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像人力资源管理,班组之间的协调就有文化的不同,各国的差异就会明显。宏观和微观来讲也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像涉及到越是微观的东西,文化性表现更明显,像消费趋向、消费选择性这些微观的东西差异性就会更大些。

用七大指标评价中国管理教育

提问:汪教授,如何弘扬和评价中国管理(教育)的效果?是否有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测量?我很关心这样的话题,因为我想做这方面的探索,谢谢。

汪泓:从中国发展教育来说,用一个定量的指标来衡量,我们认为不足以反(映)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只是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时候,我们用了一个评价的指标体系,而这个评价的指标体系当中,无不看出涵盖很多思想性的东西,因为它的组成首先它思想价值理念,是作为精神层面的部分还是占比较大的部分,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是从办学的理念、办学的思想、办学的特色所形成的,这方面来说差异化是比较大的。对于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研究型高等院校差别是比较大的,不是定式而是根据学校的定位来看发展的境界。

第二个方面,是从师资的构架来看,师资队伍来看相对来说有一个基本评价。根据国际上对高等教育老师、教授,必须经过一定的学历教育,从近年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师,特别是像我们这类高等院校一般是经过博士的培养成为老师。但目前来看,学历、能力、教学能力和理论、实践的能力有机考核,比较注重教学能力和学历整个的结合。

第三方面是从教学的本身条件来看,随着刚才讲的精神层面软实力,比较注重办学的整个实力,也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方面提出的要求,对学校的图书资料、信息园包括装备、资金。

第四方面是教学本身,整个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案例教育、实践环节等教学环境提出标准。

第五是从管理的控制和有效性。

第六方面是从效果、从教学本身的培养计划评价和社会对他的评价,以及现在百姓对教育需求量的评价来体现。

第七方面是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追踪人才在一年两年三年乃至若干年后成功的情况评判。

目前来说这个评价体系,应该说我认为是一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是精神层面和教育培训基本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衡量集体,我们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使它更具有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过程。

(议题主持人苏勇:因为时间的关系,上半场的演讲和提问就到这里结束,休息15分钟,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robinchen]